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新城镇化不是城市化

发布时间:2013-11-04 11:05:30 作者:皖房网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追求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建设运动;城镇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对西方城市化概念的一种改良,就是追求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建设运动,遏制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发展;而“新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中心村镇建设为终极目的,涵盖县城建设、建制镇建设和中心村镇建设三级城镇化一体建设的农村建设运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城市化率超过了50%,预计到2050年可以超过70%,但这一统计标准并非城市户籍人口二是城市居住人口,所以这个城市化率实际意义并不大。中国现在有667个地级以上城市,1948个县城和19410个建制镇,县城以下区域的城市硬件建设水平普遍很差,建制镇完全不能有一点点城市的感觉,但县城以下区域居住的广大非农业人口居民,包括驻在乡村的非农业人口居民,都被统计到城市人口里面去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化水平误导。

  即便是在如此牵强附会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下,我们的城市化发展还是引发了诸多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否则整个社会生活秩序都有可能会遭到破坏。《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五大战略弊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匹配;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的非规整;三是“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忽视资源环境的代价;五是如何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这些问题都是传统城市化和中国现实不匹配造成的,都是全盘接受西方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恶果,所以要想健康发展中国城市化事业,全面启动“新城镇化”势在必行,只有传统城市化和新城镇化完美结合,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给中华民族带来伟大复兴的城市化成果,才能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程度的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基础,谋求人民幸福生活。

  “新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结构一次真正的革命,可能是中国3000年农耕文化一次完美的脱胎换骨,是解决中国愈演愈烈的“城乡差异”和“大城市病”的唯一特效药,是妥善解决中国当前积重难返的“农民工”问题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必由之路。

  “新城镇化”不是传统“城市(镇)化”,不是依托工业现代化实现区域集约化建设以优化公共服务提高生产效率的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更不是“房地产化”;“新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为依托,以服务合理范围农耕用地为目的高度控制规模的新型农业城镇化建设,“新城镇化”不会导致所谓的“农民离地入城”现象,而是要把传统农民就地转化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农民”;“新城镇化”不是把县城或者建制镇扩大建设成为中小城市,而是把位置合理的中心村建设成为具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新型农业村镇;“新城镇化”不是为了农村城市化,而是真正实现城市农村化,通过新型农业村镇星罗棋布的建设,逐步实现“以县城为一级现代化农业服务基地、以建制镇为二级现代化农业服务基地、以新型农业村镇为三级(终端)现代化农业服务基地”的“新城镇化”建设体系,从而一举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中国最大最难的社会问题。

  享受着三十年高速城镇化发展成果的各级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行业,面对传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和越来越畸形的城乡差距竟能熟视无睹,面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中严重扭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竟也能泰然处之,却对刚刚萌芽承担着强大历史责任的“新城镇化”百般曲解,妄图绑架中央逼迫社会把“新城镇化”演变成传统城市化下乡扫荡,意欲通过投资建设县城和建制镇快速扩张其规模,再次疯狂掠夺中国由农民发起的改革开放成果,这才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稳步推进“新城镇化”最大的障碍!不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认识问题,一切关于“新城镇化”的研讨、规划、战略都将一事无成。